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南京市3万余名高三考生参加了南京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简称一模),首日上午开考的科目为语文,选修科目报考历史的考生需加考30分钟的语文附加卷;下午同时开考的选修科目为化学、生物、政治、地理,每个考生只需选考其中一门。
记者了解到,此次考试的一大亮点是南京将首次尝试网上阅卷,所有考生答卷扫描进电脑,老师网上评阅,批改的记录将做成电子文本发送到各所学校,考生可以直接看到试卷的批改印记。金陵中学副校长蒋桂林说,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直接帮助考生找到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轮复习。“考生不要过多地在意一模的分数,最怕这次考得不理想打乱后面第二轮、第三轮的复习,考完后更多的是应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更好地指导考生查漏补缺,晨报邀请名校名教师对这5门学科进行分析点评,并对下一轮复习提出建议。
语文:文字量较大,阅读信息增加
解读人:冯渊
南京九中 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语文一模试卷考点覆盖全面,试题设计合理,对全市高三学生一轮复习能起到良好的检测作用,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复习也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由于2008高考加入了选做题和附加题,整个试卷的文字量较大,考生要阅读的信息比以往有所增加。不过,在一轮复习中,对快速阅读和短时间内对选做题作出选择,各校都做了训练;上学期的期末检测卷,也已经让考生对这种新的试卷样式有所适应。
总体看来,一模试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的教学和评价理念,严格按照2008年《考试说明》命题。第一题是文学类作品阅读,选了一篇小小说,文本清通,富有意蕴;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文本是白居易的《与元微之书》,选做题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文本是《学术通俗化不是学术娱乐化》,这些阅读文本具有浓郁的文学和文化色彩,体现了新课改重视人文性的精神。
第二,一模试卷应与上学期期末试卷和4月份的二模试卷统一起来考量,三份试卷构成一个整体,在不同阶段对考生进行诊断和检测。因此,试卷在题型上呈现相互补充的样式。如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作文命题样式将在这几份试卷中全面覆盖,史传类、散文类文言文阅读文本也将交替出现,这些提醒广大师生在复习备考中要全面考虑。
第三,一模试卷不代表高考卷的样式,这一点也要提醒考生注意。试卷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前一阶段的复习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广大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失误及时补缺补差。
化学:II卷思考量较大,不少考生没完成
解读人:袁天伟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化学备课组长
从试卷卷面看有以下特点:(1)符合《教学大纲》和2008江苏高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没有偏题、怪题。(2)突出考查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对中学化学教学有正面指导作用。一模化学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全都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新教材中增加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如平衡常数。(3)一模试卷化学学科之间的结构顺序和分值分配基本按照2008年江苏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传统题如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电解质溶液中浓度比较等。这一点非常有利于各中学高三年级广大教师和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备考复习。(4)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产与生活实际,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融雪盐除雪问题、钡餐、加碘盐问题、维生素C的合成等,考查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去的能力。
(5)试题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尤其突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查。如13题和16题第三小题及18题,有机题等考查了学生识图能力及理解能力、20题计算题则考查化学性质的同时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运用了极值法、元素守恒法、终态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了考查。(6)试题语言精炼。试题在理解题意和阅读方面没有给学生设置特别的障碍,相应地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7)化学试卷难度有层次,其中卷Ⅰ化学试题难度相对较小。14道选择题一般学生都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考查的内容都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II卷有一定的难度,化学试题难度是稳定性最好的,对整套试卷的难度控制也起到了平衡的作用。但II卷思考量较大,时间紧,有不少同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
政治:直接考查十七大报告内容
解读人:于世华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一、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特点。试卷突显党的十七大报告与中学思想政治的有机结合。有直接考查十七大报告内容的时政题,有以十七大报告为背景材料的选择题,这些考题不仅体现了政治学科要把握政治方向的特点,而且,从中可以考查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和所持有的观点。
二、体现新课程的育人目标导向。思想政治课不是为了造就对道德、政治有深入研究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而是为了使学生成为“道德人”、“政治人”。试卷考查由重在知识体系的完整、知识内在的逻辑体系,转向对政治基本观点的运用。在答案设置上,排除了教材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也排除了对某一命题下的知识点的简单聚合,更多地考查学生面对真实的生活情境,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评价要求。学业水平评价不同于课程评价,课程的运行需要通过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其间有学生的讨论、合作、交往,有不同观点的碰撞,答案可能是多元的,甚至没有答案。课程评价强调的是过程,而学业水平评价倾向结果。学业水平测试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的把握,虽有开放性试题,但答案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如试卷37题(综合探究题),设问(1)针对A、B两种看法,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教育公平问题?这里明确指出所用知识是“发展的观点”。
四、题型设置上也基本定型。单项选择题共33题,其中时政6题。主观题,必修部分有3题,其中2题简析题,每题12分,两题中《经济生活》独占一题的情况,有一定的可能性,另一题有可能是《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三门中选两门进行组合。
生物:中等难度题为主,实验约占25%
解读人:李珊珊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试卷难度方面基本做到了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内容方面生物学理论约占75%,实验约占25%;理论考查要求方面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能级体现明显,区分合适,对于比较重要的要求,如理解能级的“理解所列知识点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它们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应用能级的“在理解所列知识的基础上,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分别在第29题和第27、30等题目中充分体现。在实验内容考查方面也体现出了三个等级,如“能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分别在第23题和第34题中充分体现。应该说这份试卷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注重基础、照顾全面、灵活迁移、突出主干、标高适度,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有利于学生的查漏补缺,对后一阶段的复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考生今后复习时要关注考试说明中的C级考点,加强审题、读图、读表能力的培养和题型的训练。充分挖掘并诠释图、表所蕴含的信息,是对学生能否对知识进行总结并加以灵活运用的考验和训练。读懂、读透图、表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再理解、再整合、再升华的过程。针对学生看图、读图能力差的特点,平时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多选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它更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否准确把握、逐一分析、决定取舍,所以得分率低。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这方面的训练。
地理:奥运福娃“迎迎”也成了考题
解读人:陆赛娟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高三地理备课组长
试卷题型、分值、结构与08届高考试卷一致。和以往江苏高考试卷不同的是:分值由原来的总分150分变为120分,考试时间由原来的120分钟变为100分钟。由于考试时间和分值的缩减,题量也有所减少。
试卷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检测。例如试卷内容涉及了地球运动、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自然灾害、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考查。注重对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手段的检测。有些题目,如果平时注重这方面能力培养的学生,可能答题的时候比较容易得分。例如试题的29题,某地区选址建水库需要搜集的资料等。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本次试卷中共有26幅图,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试卷中很多题目要求学生在对地理图表进行准确的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试题内容较多地涉及了社会热点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例如考了奥运福娃“迎迎”、2008年1月的冰雪灾害、禁止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袋等社会生活中涉及的相关地理知识。
现在很多学校基本上完成了一轮复习,即将进入二轮、三轮复习。那么在最后一个阶段,必须要把基础与重难点相结合,时间与效率相结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过双B!并推动更多班上地理成绩优异的同学争取A,尤其要确保必修学科得4A的同学,能在选修学科中再得双A!
作者:刘颖